
學術期刊論文(1991-2014)
發布時間:2017-11-28
學術期刊論文一覽表
序號 |
時間 |
論文題目 |
期刊名稱 |
備注 |
備注 |
1 |
1991
|
風化花崗巖水土流失區引種中華獼猴桃實驗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1991年09期 |
|
2 |
茶園太陽輻射特性的研究 |
江西林業科技 |
1991年06期 |
|
|
3 |
興國縣塘背小流域綜合治理經濟評價 |
中國水土保持 |
1991年07期 |
|
|
4 |
1992 |
日本水土保持見聞 |
江西水利科技 |
1992年02期 |
合作 |
5 |
贛南山區開發與水土保持 |
貴州科學 |
1992年03期 |
|
|
6 |
1994 |
花崗巖侵蝕劣地馬尾松殘林改造途徑的研究 |
水土保持通報 |
1994年05期 |
|
7 |
應用灰色系統理論預測塘背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經濟效益 |
江西水利科技 |
1994年01期 |
|
|
8 |
關于白檀開發利用價值的研究 |
江西水利科技 |
1994年01期 |
|
|
9 |
蔓荊籽營養成分的研究 |
江西水利科技 |
1994年01期 |
|
|
10 |
水土保持與經濟發展 |
江西水利科技 |
1994年01期 |
|
|
11 |
水土流失地區持續農業發展戰略與對策 |
江西水利科技 |
1994年01期 |
|
|
12 |
1995 |
胡枝子的開發利用價值及發展前景 |
中國水土保持 |
1995年04期 |
|
13 |
水土保持優良植物—蔓荊的開發與綜合利用 |
中國水土保持 |
1995年02期 |
|
|
14 |
1996 |
花崗巖紅壤侵蝕區改良途徑的研究 |
江西水利科技 |
1996年04期 |
|
15 |
國內外農林業集水技術的研究進展 |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
1996年04期 |
合作 |
|
16 |
河橋小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態農業體系建設及效益分析 |
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 |
1996年01期 |
|
|
17 |
1997 |
花崗巖侵蝕區坡面工程措施的研究 |
水土保持研究 |
1997年01期 |
|
18 |
花崗巖侵蝕區人工植被群落水保功能評價及其結構優化 |
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 |
1997年04期 |
|
|
19 |
花崗巖侵蝕區適生植物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1997年11期 |
|
|
20 |
花崗巖侵蝕區植被層次結構優化模式研究 |
水土保持研究 |
1997年01期 |
|
|
21 |
花崗巖侵蝕區坡面產流產沙規律的研究 |
南昌水專學報 |
1997年01期 |
|
|
22 |
紅壤侵蝕區果園間作系統生態經濟效益分析 |
中國水土保持 |
1997年11期 |
|
|
23 |
低丘陵紅壤侵蝕坡地引種的適應性研究 |
水土保持研究 |
1997年01期 |
|
|
24 |
異源病毒感染對銀紋夜蛾血淋巴酯酶的影響 |
中國病理學 |
1997年02期 |
合作 |
|
25 |
三氯化銻光度法測定地錦草中槲皮素含量 |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
1997年S1期 |
合作 |
|
26 |
江西省外資引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
中國水土保持 |
1997年11期 |
合作 |
|
27 |
河橋小流域生態防護體系建設與評價 |
南昌水專學報 |
1997年01期 |
|
|
28 |
1998 |
花崗巖侵蝕區幼齡果樹與綠肥優化配置模式研究 |
南昌水專學報 |
1998年03期 |
|
29 |
淺談實現水土保持產業化的條件和途徑 |
江西氣象科技 |
1998年02期 |
|
|
30 |
順應市場經濟要求加快水土保持產業化進程 |
水土保持研究 |
1998年02期 |
|
|
31 |
只有搞好流域綜合治理 方能確保江河安瀾 |
中國水土保持 |
1998年11期 |
|
|
32 |
1999 |
果園套種留蘭香的生物防治作用與生態經濟效益分析 |
南昌水專學報 |
1999年01期 |
|
33 |
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現狀與戰略措施 |
江西水利科技 |
1999年04期 |
|
|
34 |
江西省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
江西氣象科技 |
1999年S1期 |
|
|
35 |
贛州市水土保持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
水土保持通報 |
1999年04期 |
|
|
36 |
關于臺灣水土保持技術的考察報告 |
中國水土保持 |
1999年03期 |
|
|
37 |
靠科技進步促水保發展 |
中國水土保持 |
1999年03期 |
|
|
38 |
九江市城鎮體系發展與布局研究 |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
1999年01期 |
|
|
39 |
也為大地放綠草—記江西省“十大科技明星”左長清 |
中國水利 |
1999年11期 |
|
|
40 |
2000 |
留蘭香栽培管理與香油提取技術 |
資源開發與市場 |
2000年01期 |
|
41 |
紅壤水土流失區日本野漆樹的開發利用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0年03期 |
|
|
42 |
紅壤侵蝕荒坡地種植留蘭香技術及效益分析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0年01期 |
|
|
43 |
日本野漆樹在紅壤侵蝕區的栽培管理 |
資源開發與市場 |
2000年06期 |
|
|
44 |
淺談水土保持監測體系建設 |
江西水利科技 |
2000年02期 |
|
|
45 |
南方花崗巖劇烈侵蝕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推廣及其效益分析—以橫坑小流域可持續開發治理為例 |
水土保持通報 |
2000年02期 |
|
|
46 |
2001 |
濱湖沙地植物群落進展演替與種類調查研究 |
南昌水專學報 |
2001年04期 |
|
47 |
紫色土區土壤侵蝕對土地生產潛力的影響研究 |
水土保持學報 |
2001年04期 |
|
|
48 |
土壤生產潛力研究綜述 |
水土保持學報 |
2001年05期 |
|
|
49 |
江西省浮梁縣野生三葉木通資源及其開發利用價值 |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
2001年04期 |
|
|
50 |
三葉木通在紅壤坡地引種馴化試驗研究 |
南昌水專學報 |
2001年01期 |
|
|
51 |
美國籽粒莧在紅壤荒坡地推廣效益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1年02期 |
|
|
52 |
美國籽粒莧在紅壤荒坡地種植推廣技術探討 |
江西省水利科技 |
2001年03期 |
|
|
53 |
水利行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
江西水利科技 |
2001年02期 |
|
|
54 |
關于建設江西生態經濟區的思考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0年11期 |
|
|
55 |
試論城市水土保持與城市可持續發展 |
水土保持科技情報 |
2000年03期 |
|
|
56 |
2002 |
沙地蔓荊扦插育苗法 |
林業實用技術 |
2002年11期 |
|
57 |
關于江西省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的構想 |
水土保持通報 |
2002年01期 |
|
|
58 |
西藏水土保持考察報告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2年01期 |
合作 |
|
59 |
江西省崩崗侵蝕防治對策 |
江西水利科技 |
2002年04期 |
|
|
60 |
實施生態修復幾個問題的探討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2年04期 |
|
|
61 |
2003 |
紅壤坡地水土流失規律研究 |
水土保持學報 |
2003年06期 |
|
62 |
江西省鄱陽湖湖濱沙地蔓荊的固沙效益 |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
2003年02期 |
|
|
63 |
水土保持植物—蔓荊功能產品的開發研究 |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
2003年06期 |
|
|
64 |
水土流失區蘆薈引種適宜性研究 |
江西水利科技 |
2003年02期 |
|
|
65 |
對臺灣水土保持草種引種的觀察分析 |
南昌水專學報 |
2003年01期 |
|
|
66 |
突出主業開拓市場 切實增強發展后勁—江西省水保所科技體制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3年10期 |
|
|
67 |
石灰石礦山水土保持方案設計 |
南昌水專學報 |
2003年01期 |
|
|
68 |
“3S”技術在江西水土保持中的應用 |
江西水利科技 |
2003年03期 |
|
|
69 |
簡論生態修復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3年04期 |
合作 |
|
70 |
流域綜合治理中的系統問題 |
江西林業科技 |
2003年06期 |
合作 |
|
71 |
2004 |
紅壤侵蝕坡地百喜草施肥效應的研究 |
江西水利科技 |
2004年04期 |
|
72 |
紅壤坡地果園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應研究 |
水土保持學報 |
2004年03期 |
|
|
73 |
幾種草種的水土保持效應研究 |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
2004年04期 |
|
|
74 |
紅壤丘陵區坡改梯的水土保持效果研究 |
水土保持通報 |
2004年06期 |
|
|
75 |
南方紅壤坡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消流減蝕效果研究 |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
2004年04期 |
|
|
76 |
蔓荊在鄱陽湖風沙區的適應性及防風作用研究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4年01期 |
|
|
77 |
水土保持技術在梯田生態果園建設中的應用 |
人民長江 |
2004年12期 |
|
|
78 |
江西省高速公路水土保持防治技術及投資標準探討 |
江西水利科技 |
2004年03期 |
|
|
79 |
基于GIS和GPS的南方紅壤侵蝕區土壤資源評價 |
水土保持通報 |
2004年01期 |
|
|
80 |
江西省高等級公路水土流失防治費計算標準探討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4年07期 |
|
|
81 |
線性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技術探討—以江西省長江干流江岸堤防加固整理工程為例 |
水土保持通報 |
2004年02期 |
|
|
82 |
小流域土地景觀格局分析 |
水土保持科技情報 |
2004年04期 |
|
|
83 |
工業園區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對策 |
水利發展研究 |
2004年12期 |
|
|
84 |
江西省河湖泥沙的主要來源及防治對策 |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
2004年03期 |
|
|
85 |
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的特點及對策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4年08期 |
|
|
86 |
旅游城市井岡山水土保持工作的做法與經驗 |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
2004年03期 |
|
|
87 |
水土保持是山區防洪減災的基礎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4年02期 |
|
|
88 |
贛江流域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管理、建設成效與做法 |
水利發展研究 |
2004年02期 |
合作 |
|
89 |
淺談生態修復的含義及其實施配套措施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4年10期 |
合作 |
|
90 |
水土保持與國家生態安全 |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
2004年01期 |
合作 |
|
91 |
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監測探討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4年07期 |
|
|
92 |
關于加快江西省旅游區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技術研究的思考 |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
2004年03期 |
|
|
93 |
贛南小流域綜合治理成效與經驗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4年06期 |
|
|
94 |
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探析 |
審計與理財 |
2004年10期 |
|
|
95 |
澳大利亞水權制度的發展及其啟示 |
水利發展研究 |
2004年08期 |
|
|
96 |
如何處理好謹慎性與配比性原則 |
審計與理財 |
2004年03期 |
|
|
97 |
2005 |
江西省北部燕溝小流域降雨侵蝕力研究 |
人民長江 |
2005年07期 |
|
98 |
南方紅壤侵蝕區水土保持植物群落結構對土壤性狀的影響 |
亞熱帶水土保持 |
2005年02期 |
|
|
99 |
蔬果套袋在無公害水果生產中的應用 |
北方園藝 |
2005年05期 |
|
|
100 |
紅壤坡地坡改梯水土保持效應分析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年04期 |
|
|
101 |
紅壤侵蝕坡地上百喜草的施肥效應和合理施肥技術 |
土壤肥料 |
2005年05期 |
|
|
102 |
梨溫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監測與評價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5年08期 |
|
|
103 |
江西省水土流失數據庫平臺的選擇和ADO方法的應用 |
江西水利科技 |
2005年03期 |
|
|
104 |
高速公路棄土棄渣防治技術探討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年04期 |
|
|
105 |
江西省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現狀與對策 |
水利發展研究 |
2005年11期 |
|
|
106 |
水土保持與防洪減災淺議 |
江西水利科技 |
2005年01期 |
合作 |
|
107 |
植被對徑流影響的研究綜述 |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
2005年01期 |
合作 |
|
108 |
贛南稀土礦水土流失特點及其防治技術 |
亞熱帶水土保持 |
2005年03期 |
|
|
109 |
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效益監測探討 |
中國水利 |
2005年06期 |
|
|
110 |
小流域“豬沼果”生態治理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
水土保持通報 |
2005年05期 |
|
|
111 |
粉煤灰對土壤性質和草坪生長的影響 |
土壤 |
2005年02期 |
|
|
112 |
CAI Dian-xiong,et.al.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Researches on Lawn |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
2005年02期 |
合作 |
|
113 |
粉煤灰草坪基質的滲濾特征及其環境效應 |
土壤通報 |
2005年06期 |
|
|
114 |
應注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 |
審計與理財 |
2005年05期 |
|
|
115 |
談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審計 |
審計與理財 |
2005年04期 |
|
|
116 |
建立綠色會計的必要性和措施 |
審計與理財 |
2005年04期 |
|
|
117 |
借鑒無形資產會計處理方法確認與計量人力資源 |
審計與理財 |
2005年02期 |
|
|
118 |
如何認識企業經濟活動中的信用問題 |
審計與理財 |
2005年03期 |
|
|
119 |
2006 |
土壤侵蝕退化研究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年05期 |
合作 |
120 |
山西煤礦區土地荒漠化類型和成因分析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年05期 |
合作 |
|
121 |
電廠建設項目土壤加速侵蝕系數測算研究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年05期 |
|
|
122 |
江西紅壤緩坡地壤中流影響因素分析 |
西北林學院學報 |
2006年05期 |
|
|
123 |
江西紅壤緩坡地壤中流特征研究 |
西北林學院學報 |
2006年04期 |
|
|
124 |
堤防工程水土流失監測與評價 |
水土保持通報 |
2006年03期 |
|
|
125 |
江西省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分析 |
水土保持通報 |
2006年06期 |
|
|
126 |
淺析我國現階段“三農”問題與農村水土保持的關系 |
水土保持通報 |
2006年06期 |
合作 |
|
127 |
略論城市洪災與防洪對策 |
水土保持應用技術 |
2006年02期 |
|
|
128 |
“豬—沼—果”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模式簡析 |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
2006年04期 |
|
|
129 |
江西省水土流失與貧困之間的關系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6年09期 |
合作 |
|
130 |
淺議江西水土保持方略 |
水土保持應用技術 |
2006年02期 |
|
|
131 |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研現狀與發展對策 |
江西水利科技 |
2006年01期 |
|
|
132 |
荷蘭水利建設與管理的啟示 |
江西水利科技 |
2006年02期 |
合作 |
|
133 |
發揮科技優勢 為建設和諧社會做貢獻 |
理論導報 |
2006年08期 |
|
|
134 |
2007 |
坡地自然降雨入滲產流的數值模擬 |
水利學報 |
2007年06期 |
合作 |
135 |
不同下墊面每次降雨水土流失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 |
草業學報 |
2007年05期 |
合作 |
|
136 |
地被物對土壤水分動態和水量平衡的影響研究 |
自然資源學報 |
2007年03期 |
合作 |
|
137 |
紅壤坡地不同覆蓋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
河海大學學報 |
2007年01期 |
合作 |
|
138 |
紅壤坡地不同類型梯田的水土保持效應 |
水利水電科技進展 |
2007年02期 |
合作 |
|
139 |
面狀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監測研究 |
水土保持通報 |
2007年04期 |
|
|
140 |
關于江西省水土保持監測數據庫管理的探討 |
水土保持通報 |
2007年04期 |
|
|
141 |
紅壤侵蝕區幾種水土保持林水文效應研究 |
水土保持通報 |
2007年06期 |
|
|
142 |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對草坪土壤性質和草坪草生長的影響 |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 |
2007年01期 |
合作 |
|
143 |
百喜草人工植被對坡面徑流的影響 |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
2007年05期 |
合作 |
|
144 |
花崗巖侵蝕區優良水土保持綠肥的選擇及評價研究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7年06期 |
合作 |
|
145 |
贛北第四紀紅壤坡地土壤侵蝕規律研究 |
江西農業學報 |
2007年12期 |
|
|
146 |
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的防治及其效益分析 |
南昌工程學院學報 |
2007年04期 |
|
|
147 |
GPS RTD技術在江西省崩崗侵蝕調查中的應用 |
南昌工程學院學報 |
2007年04期 |
|
|
148 |
紅壤地區水土保持技術特點及發展趨勢 |
亞熱帶水土保持 |
2007年01期 |
|
|
149 |
江西省林地水土流失狀況調查及對策 |
亞熱帶水土保持 |
2007年04期 |
合作 |
|
150 |
江西省水土流失對生態安全的影響 |
亞熱帶水土保持 |
2007年03期 |
|
|
151 |
南昌市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
水土保持應用技術 |
2007年03期 |
|
|
152 |
2008 |
水土保持綜合措施對紅壤坡地養分流失作用過程研究 |
農業工程學報 |
2008年11期 |
合作 |
153 |
江西省人為水土流失現狀調查與防治研究 |
農業工程學報 |
2008年08期 |
|
|
154 |
基于GIS技術的農用地非點源磷污染危險性評價——以長江流域為例 |
測繪科學 |
2008年S1期 |
|
|
155 |
第四紀紅壤侵蝕區優良水土保持草本植物的選擇與評價 |
草業科學 |
2008年05期 |
合作 |
|
156 |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8年07期 |
|
|
157 |
紅壤坡地水土保持措施減流減沙效果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8年10期 |
|
|
158 |
紅壤侵蝕區優良水土保持草本植物的選擇及評價 |
水土保持通報 |
2008年02期 |
|
|
159 |
“豬、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效益分析 |
水土保持應用技術 |
2008年01期 |
|
|
160 |
微山縣耕地變化驅動力研究 |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
2008年04期 |
|
|
161 |
楸樹品種間水分特征曲線主要參數比較與抗旱性評價 |
浙江林學院學報 |
2008年06期 |
合作 |
|
162 |
層次分析法在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管理中的應用 |
亞熱帶水土保持 |
2008年01期 |
|
|
163 |
南方水土流失區生態修復的監測方法與體系 |
亞熱帶水土保持 |
2008年02期 |
|
|
164 |
生態型水土保持工程與開發建設項目生態恢復 |
亞熱帶水土保持 |
2008年04期 |
|
|
165 |
新修公路的土壤侵蝕監測與實踐 |
南昌工程學院學報 |
2008年01期 |
|
|
166 |
梯壁植草的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
南昌工程學院學報 |
2008年03期 |
|
|
167 |
建設人水和諧的江西水利風景區 |
江西水利科技 |
2008年03期 |
|
|
168 |
2009 |
Effect of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 or grassland on soilerosion intensity changes in Yanhe River Basin, LoessPlateau of China |
Frontiers of Forestry in China |
2009年01期 |
|
169 |
湖北省洪湖市生態足跡與水足跡動態分析 |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
2009年06期 |
|
|
170 |
南方紅壤區百喜草及其枯落物對降雨徑流分配的影響 |
水土保持學報 |
2009年02期 |
|
|
171 |
基于衛星遙感影像的南昌市城市熱島效應研究 |
測繪信息與工程 |
2009年04期 |
合作 |
|
172 |
紅壤侵蝕區優良水土保持草本植物的選擇及評價 |
中國水土保持 |
2009年03期 |
|
|
173 |
紅壤坡地侵蝕性降雨及降雨動能分析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9年03期 |
|
|
174 |
基于GIS技術的農用地非點源磷污染危險性評價 |
測繪科學 |
2009年03期 |
|
|
175 |
武漢市主要供水源地高錳酸鹽指數反演分析 |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
2009年04期 |
|
|
176 |
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紅壤坡面水土流失預測模型 |
亞熱帶水土保持 |
2009年04期 |
|
|
177 |
武漢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質參數反演研究 |
供水技術 |
2009年03期 |
|
|
178 |
中學地理課開展水土保持教育的探討 |
水土保持應用技術 |
2009年06期 |
合作 |
|
179 |
2010 |
南方紅壤坡地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應 |
農業工程學報 |
2010年09期 |
|
180 |
黃土丘陵溝壑區坡面土壤侵蝕的臨界坡度 |
山地學報 |
2010年04期 |
|
|
181 |
紅壤坡地土壤可蝕性K值研究 |
土壤通報 |
2010年02期 |
|
|
182 |
湖北丹江口水庫庫區小流域土壤可蝕性特征 |
土壤通報 |
2010年02期 |
合作 |
|
183 |
江西省農田耕層土壤有機碳量分析 |
土壤通報 |
2010年04期 |
合作 |
|
184 |
不同植被條件下紅壤坡地果園氮磷流失特征分析 |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10年05期 |
合作 |
|
185 |
基于生態健康的洪湖濕地恢復評價 |
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 |
2010年05期 |
合作 |
|
186 |
紅壤丘陵區不同類型梯田產流產沙特征研究 |
人民長江 |
2010年14期 |
|
|
187 |
鄱陽湖環湖區非點源污染負荷估算 |
人民長江 |
2010年17期 |
|
|
188 |
紅壤坡地不同果園套種模式水土保持效果研究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0年03期 |
|
|
189 |
贛北丘陵區果園不同套種模式對退化紅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0年04期 |
|
|
190 |
紅壤侵蝕區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 |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
2010年01期 |
|
|
191 |
基于水土流失的江西省生態安全評價 |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
2010年01期 |
|
|
192 |
贛北第四紀紅壤坡地降雨侵蝕力的計算與分析 |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
2010年02期 |
|
|
193 |
農林開發項目水土保持準入條件 |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
2010年03期 |
合作 |
|
194 |
黃土高原土壤分離速率的季節變化研究 |
水土保持學報 |
2010年02期 |
合作 |
|
195 |
南方丘陵區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減流效應研究 |
水土保持學報 |
2010年03期 |
|
|
196 |
贛東北山嶺重丘區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設計 |
亞熱帶水土保持 |
2010年03期 |
|
|
197 |
江西省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分析 |
亞熱帶水土保持 |
2010年03期 |
|
|
198 |
江西水土流失省情分析 |
南昌工程學院學報 |
2010年03期 |
|
|
199 |
鄱陽湖灘地沖淤變化的遙感調查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0年04期 |
合作 |
|
200 |
關于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的思考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0年04期 |
|
|
201 |
南方紅壤區水土保持雨水集蓄模式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0年05期 |
|
|
202 |
基于EXCEL 2003時段雨強的快速計算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0年06期 |
合作 |
|
203 |
我國水庫消落帶研究概況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0年06期 |
|
|
204 |
紅壤坡地植生工程技術應用及效益分析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0年09期 |
|
|
205 |
水土保持措施對紅壤坡地果園土壤結構和肥力的影響 |
安徽農業科學 |
2010年33期 |
|
|
206 |
人工神經網絡在湖北洪湖水質綜合評價中的應用 |
安徽農業科學 |
2010年25期 |
|
|
207 |
“3+1”水土保持科技創新模式初探 |
中國水利 |
2010年10期 |
|
|
208 |
黃河流域農用地非點源磷污染危險性評價 |
科技導報 |
2010年12期 |
|
|
209 |
2011 |
紅壤丘陵區不同植被恢復模式土壤理化性質相關分析 |
土壤學報 |
2011年04期 |
合作 |
210 |
黃土丘陵溝壑區不同雨強下坡長對坡面土壤侵蝕的影響 |
土壤通報 |
2011年03期 |
|
|
211 |
土壤侵蝕/水土保持與氣候變化的耦合關系 |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
2011年06期 |
|
|
212 |
基于水土流失的贛州市生態安全評價 |
水土保持通報 |
2011年04期 |
|
|
213 |
贛南地區生態建設30a來的綜合效益評價 |
水土保持通報 |
2011年04期 |
|
|
214 |
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對徑流泥沙與土壤碳庫的影響 |
水土保持通報 |
2011年06期 |
|
|
215 |
紅壤丘陵區次降雨條件下果園不同間套種模式徑流與泥沙輸移特征 |
水土保持學報 |
2011年04期 |
合作 |
|
216 |
岔巴溝流域次暴雨坡面土壤侵蝕經驗模型 |
地理科學進展 |
2011年03期 |
|
|
217 |
鄱陽湖濕地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與適應性管理 |
亞熱帶水土保持 |
2011年03期 |
|
|
218 |
鄱陽湖泥沙及沙地研究進展評述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1年08期 |
|
|
219 |
贛江上游小流域農業非點源污染生態防治技術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1年09期 |
|
|
220 |
贛南地區水土流失評價模型及其影響因子獲取方法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1年12期 |
|
|
221 |
梯田對贛北第四紀紅壤坡地土壤抗蝕性的影響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1年12期 |
|
|
222 |
江西省污染河流生態修復技術體系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1年12期 |
|
|
223 |
水土流失區植被恢復過程中土壤碳匯的形成機理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1年12期 |
|
|
224 |
贛南地區水土流失時空變化和評價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1年12期 |
|
|
225 |
江西省水環境污染狀況及發展趨勢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1年12期 |
|
|
226 |
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水土保持監測設計——以江西省安遠縣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試點工程為例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1年12期 |
合作 |
|
227 |
贛南水土流失區植物多樣性及其恢復特點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1年12期 |
合作 |
|
228 |
贛南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30年實踐總結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1年12期 |
|
|
229 |
基于GIS的浮梁縣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 |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
2011年06期 |
|
|
230 |
贛縣近60a氣溫與降雨量變化趨勢研究 |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 |
2011年06期 |
|
|
231 |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質量管理初探 |
中國水利 |
2011年12期 |
|
|
232 |
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質量提高淺談 |
現代物業(上旬刊) |
2011年11期 |
|
|
233 |
基于神經網絡模型的水源地水質參數反演研究 |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
2011年02期 |
|
|
234 |
2012 |
Reduction Effects of 3 types of Gardens on Runoff, Sediment and Nutrient Loss in the Red Soil Hilly Region of China |
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
2012年10期 |
|
235 |
Effe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on Runoff and Sediment Reduction in Red-soil Slope land, Poyang Lake Basin |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2012年518-523 |
|
|
236 |
南方紅壤區不同利用土地產流產沙特征試驗研究 |
農業工程學報 |
2012年02期 |
|
|
237 |
不同尺度下梯田果園地表徑流養分流失特征分析 |
農業工程學報 |
2012年11期 |
合作 |
|
238 |
江西紅壤坡地柑橘園生態水文特征及水土保持效益 |
應用生態學報 |
2012年02期 |
|
|
239 |
南方紅壤區農田道路強降雨侵蝕過程試驗 |
農業機械學報 |
2012年09期 |
|
|
240 |
近40年贛江年徑流泥沙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 |
水土保持學報 |
2012年01期 |
|
|
241 |
南方紅壤區強降雨下不同農路水蝕過程及其防蝕效應 |
水土保持學報 |
2012年05期 |
|
|
242 |
基于水文分割法的鄱陽湖入湖非點源污染研究 |
人民長江 |
2012年01期 |
|
|
243 |
鄱陽湖沙地植物調查及植被恢復試驗研究 |
人民長江 |
2012年20期 |
|
|
244 |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綜合評價 |
水土保持通報 |
2012年05期 |
|
|
245 |
天然降雨下紅壤坡地氮磷流失過程與特征分析 |
水土保持通報 |
2012年05期 |
|
|
246 |
紅壤坡地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下柑橘林地水文生態效應 |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
2012年08期 |
|
|
247 |
不同土壤抗蝕性指標對侵蝕泥沙影響的灰色關聯度分析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2年02期 |
|
|
248 |
紅壤坡地土壤水分虧缺特性分析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2年04期 |
|
|
249 |
紅壤坡地覆蓋與敷蓋徑流調控特征研究 |
長江科學院院報 |
2012年01期 |
合作 |
|
250 |
鄱陽湖湖區三站點水質評價及其變化特征研究 |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
2012年04期 |
|
|
251 |
蠟梅屬植物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研究進展 |
時珍國醫國藥 |
2012年12期 |
|
|
252 |
自然降雨條件下不同生態措施坡地的徑流數值模擬 |
山地學報 |
2012年01期 |
合作 |
|
253 |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土地管理機制探討 |
資源與產業 |
2012年05期 |
合作 |
|
254 |
贛南紅壤坡面不同措施徑流泥沙及氮磷污染輸出試驗研究 |
中國水利 |
2012年18期 |
|
|
255 |
狗牙根護坡不同實施處理方式下堤壩產流產沙特征 |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
2012年05期 |
|
|
256 |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態環境保護準則探討 |
江西科學 |
2012年02期 |
|
|
257 |
混凝沉淀-IC-BIOFOR處理高濃度乳酸廢水 |
江西科學 |
2012年02期 |
合作 |
|
258 |
水土保持方案影像文件制作程序與要點——以昌樟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為例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2年01期 |
|
|
259 |
塘背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成效分析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2年04期 |
|
|
260 |
自動監測系統在江西紅壤坡地水土流失監測中的試驗應用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2年04期 |
|
|
261 |
鄱陽湖流域降水量變化對水沙演變影響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2年04期 |
|
|
262 |
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及其防控研究綜述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2年06期 |
|
|
263 |
環鄱陽湖區風電場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措施體系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2年06期 |
|
|
264 |
江西省水力侵蝕普查工作方法探析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2年07期 |
|
|
265 |
侵蝕紅壤區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2年07期 |
|
|
266 |
贛南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對策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2年08期 |
|
|
267 |
江西水土保持生態科技園建設現狀與發展探索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2年12期 |
|
|
268 |
贛南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調查實踐 |
江西水利科技 |
2012年03期 |
|
|
269 |
2013 |
贛北第四紀紅壤區侵蝕性降雨強度與雨量標準的確定 |
農業工程學報 |
2013年11期 |
|
270 |
贛北紅壤坡地土壤流失方程關鍵因子的確定 |
農業工程學報 |
2013年21期 |
合作 |
|
271 |
紅壤區崩崗侵蝕的土壤特性與影響因素研究 |
水利學報 |
2013年10期 |
|
|
272 |
鄱陽湖沙地種子植物科屬組成及地理成分 |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
2013年12期 |
|
|
273 |
紅壤坡耕地不同耕作方式徑流及養分流失研究 |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13年03期 |
合作 |
|
274 |
鄱陽湖濱沙地植物多樣性特征 |
中國沙漠 |
2013年04期 |
|
|
275 |
陰極pH控制對電動去除電鍍污泥重金屬的影響 |
環境化學 |
2013年03期 |
合作 |
|
276 |
基于ANFIS的坡地水土流失預測 |
山地學報 |
2013年01期 |
合作 |
|
277 |
崩崗侵蝕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
山地學報 |
2013年06期 |
|
|
278 |
贛北紅壤區坡面水系工程截流攔沙控污效應分析 |
人民長江 |
2013年05期 |
|
|
279 |
水土保持試驗徑流小區設計探討 |
人民長江 |
2013年17期 |
|
|
280 |
共產主義水庫水源地污染源分析與保護措施 |
南昌工程學院學報 |
2013年06期 |
合作 |
|
281 |
人類活動對贛江入湖泥沙量的影響 |
水土保持學報 |
2013年02期 |
|
|
282 |
贛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減水減沙效益評價 |
水土保持通報 |
2013年05期 |
|
|
283 |
南方紅壤坡地幾種典型治理措施的徑流調控效應 |
水土保持通報 |
2013年06期 |
|
|
284 |
江西水土保持生態科技園(二期工程)邊坡防護試驗示范區設計思路及進展 |
水土保持應用技術 |
2013年05期 |
|
|
285 |
贛南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土壤改良成效分析 |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
2013年01期 |
|
|
286 |
南方紅壤區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與降雨量關系研究 |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
2013年06期 |
|
|
287 |
花崗巖侵蝕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探析——以江西省修水縣大橋小流域為例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3年11期 |
|
|
288 |
江西省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方法的探索與實踐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3年07期 |
|
|
289 |
鄱陽湖流域水土保持重點治理一期工程效益后評價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3年09期 |
|
|
290 |
江西省水保試驗場站發展建議 |
中國水利 |
2013年22期 |
|
|
291 |
棄渣試驗徑流小區設計 |
江西水利科技 |
2013年01期 |
|
|
292 |
山口巖水庫水源地水環境分析與保護措施 |
江西水利科技 |
2013年01期 |
合作 |
|
293 |
山地風電場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植被恢復措施探討 |
江西水利科技 |
2013年03期 |
|
|
294 |
南方紅壤丘陵水力侵蝕規律研究 |
江西水利科技 |
2013年03期 |
|
|
295 |
4種耐干旱植物種子質量及萌發規律 |
江西農業學報 |
2013年05期 |
|
|
296 |
突托蠟梅葉化學成分及其抑菌活性 |
食品科學 |
2013年19期 |
合作 |
|
297 |
簡析共產主義水庫水源地水環境形勢與保護對策 |
能源研究與管理 |
2013年03期 |
合作 |
|
298 |
生態修復工程效益監測與評價研究 |
綠色科技 |
2013年09期 |
|
|
299 |
開發建設項目土壤侵蝕模數預測方法分析 |
綠色科技 |
2013年10期 |
|
|
300 |
2014 |
江西上饒市水稻肥料利用率的空間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
土壤學報 |
2014年01期 |
合作 |
301 |
森林土壤呼吸對氮硫沉降的響應及機制 |
生態學雜志 |
2014年02期 |
|
|
302 |
土石混合堆積體土質可蝕性K因子研究 |
泥沙研究 |
2014年02期 |
合作 |
|
303 |
南方紅壤丘陵崩崗不同防治模式探討 |
長江科學院院報 |
2014年01期 |
|
|
304 |
鄱陽湖區坡耕地水土流失對土壤養分的影響 |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
2014年01期 |
合作 |
|
305 |
酸性水鈉錳礦降解甲基橙廢水的研究 |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
2014年01期 |
合作 |
|
306 |
甘肅民勤縣荒漠化區未利用地的遙感分類研究 |
林業科學研究 |
2014年02期 |
合作 |
|
307 |
鄱陽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基本框架淺析 |
人民長江 |
2014年04期 |
|
|
308 |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科普教育工作實踐與思考——以江西水土保持生態科技園為例 |
亞熱帶水土保持 |
2014年01期 |
|
|
309 |
贛南稀土礦開采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探討 |
亞熱帶水土保持 |
2014年01期 |
|
|
310 |
我國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程技術體系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4年01期 |
合作 |
|
311 |
贛撫大堤護坡草坪雜草調查及化學防除研究 |
中國水土保持 |
2014年04期 |
|
|
312 |
上饒市水稻3414肥料田間試驗初報 |
安徽農學通報 |
2014年08期 |
合作 |
|
313 |
淺談高速公路棄土(石、渣)場選址及水土保持措施配置 |
江西水利科技 |
2014年01期 |
|
|
314 |
香根草在石吉高速公路棄渣場治理中的應用 |
江西水利科技 |
2014年01期 |
|
|
315 |
“前埂后溝+梯壁植草+反坡梯田”坡面工程優化配置技術解析 |
水土保持應用技術 |
2014年06期 |
|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