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土壤侵蝕與防治重點實驗室
為加強水土保持科學研究工作,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創新能力,經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正式批準,南方紅壤區土壤侵蝕與防治技術重點實驗室于2008年1月開始建設。2011年12月,省科技廳以贛科發財字[2011]235號文批復同意組建 “江西省土壤侵蝕與防治重點實驗室”,成為江西省省水利系統首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并組建了一支省級優勢科技創新團隊——水土保持和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團隊。
建設方針:開放、流動、聯合、競爭
建設目標:以南方紅壤為研究對象,土壤侵蝕與流域水土資源優化配置為研究重點,以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與示范推廣的有機結合為范式,以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態科技園為主要支撐,逐步將實驗室建設成為國內先進的水土保持科學研究與學術交流基地,理論與應用人才培養基地,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努力成為國內有一定影響的開放性、多學科、綜合性的南方紅壤區水土保持科學的交流與合作平臺。
主要包括土壤侵蝕基礎研究所、水生態環境研究所、坡地生態農業研究所、新技術應用研究所、自然災害防治研究所、人為活動防治研究所、試驗測試中心、興國分院和修水分院等9個機構。
(2)典型侵蝕區植被恢復及環境效應:主要研發典型侵蝕區植被修復關鍵技術,提煉植被恢復模式,研究植被生態功能及植被恢復的環境效益。
(3)流域生態環境及生態服務功能::主要研究水土保持作用及人為干擾下的大湖流域及其子流域水沙演變與環境變化規律,探討流域生態過程監測、模擬與調控技術。
(4)水土保持監測關鍵技術研發與信息化:主要研究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預測預警模型,探索典型侵蝕劣地水土保持動態監測技術,開發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動態監管系統等。
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
野外試驗基地及研究設備:
現已構建形成1個國家級科技示范園——江西水土保持生態科技園和12個野外實驗基地組成的科學試驗研究體系。2000年開始建設的江西水土保持生態科技園,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城郊,土地總面積1200畝,規劃建設科研試驗、推廣示范、科普教學和生態修復4個功能區。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先后被列為全省青少年生態教育基地、全國首批水土保持生態科技示范園、水利部鄱陽湖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三大基地”之一、江西省政府重點建設工程,以及教育部、水利部 “全國中小學水土保持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科技園建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010年啟動了科技園二期工程的建設,總投資1億多元。主要是從水??蒲袆撔履芰ㄔO、科技交流與科普教學、治理模式示范與推廣、水保文化培育等方面,對科技園進行整體提升,目標是建設成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水土保持科研創新基地,為我國南方紅壤丘陵區和大湖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和示范樣板,使之成為國內外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研究的平臺、推廣示范的基地、科普宣傳的窗口、人才培養的搖籃和水土保持生態文化主題公園。
